学术活动

地化所青促会小组举办第79期青年促进论坛

发布时间:2023-12-05

2023124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化所)青促会小组成功举办第79期青年促进论坛。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中南大学贺治国教授作题为《固废资源化及在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应用—以锰渣为例》以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赵中秋教授作题为《矿山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的学术报告。论坛由地化所青促会小组李平研究员主持。 

贺治国教授指出选矿废水中浮选药剂的高效去除是矿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而合理有效地利用消纳锰渣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固废处理难题。如何将锰渣无害化资源化高价值利用,用于选矿废水的污染治理,达到“以废治废”是本研究的目标。现有的金属基高级氧化催化剂处理电解锰渣存在工艺成本高、药剂污染问题严重、步骤繁琐等问题,因此亟待开发出一种新型的锰渣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方法。研究团队首先对电解锰渣的理化性质和催化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电解锰渣具有与Fe2O3FeMn2+相当的PMS活化能力。随后利用Na2CO3HNO3改性电解锰渣快速、有效地制备出一种催化剂,该降解体系可有效降解大部分的TCs。而该方法制备的催化体系对松醇油及BHA的去除效果不佳,进而通过焙烧和酸处理等方法获得性能良好的三元组分的新型多相催化剂,该体系可以有效去除溶液中的松醇油。最后贺教授提出基于现有的有机物降解材料,开发与其它重金属吸附材料的配伍技术,强化重金属离子的去除,制备同时具有有机物降解和重金属高效去除的复合材料;立足于实际应用场景,探究材料粒径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力求提高其沉降性能,降低实际使用过程中运行成本的愿景。 

赵中秋教授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矿山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首先详细介绍了其所在团队提出的工矿区“地貌重塑(基础)、土壤重构(核心)、植被重建(保障)、景观重现(功能提升)、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持续稳定)”的矿山生态修复五段论。随后通过典型修复案例直观再现了“矿山复绿”的显著生态修复成效。在生态修复过程中,赵教授所在团队探究了复垦生态系统土壤碳固存机理,揭示了复垦生态系统碳积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证明了土壤和植被在复垦生态系统中固存碳的巨大潜力,提出将碳固存量作为土地复垦效益评价的重要指标,为矿山土地复垦质量评价提供了新手段。系统全面介绍了煤矿山生态修复技术与金属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指出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污染程度的矿山要“因地制宜”,要有系统思维,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推动复垦修复与矿产资源开采统一规划、统筹实施,及时复垦利用损毁土地,恢复并提升矿区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协同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本次学术报告内容精彩丰富,与会师生就相关科学问题与贺治国教授和赵中秋教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会后在李平研究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仪器平台,期望共同推进贵州省锰业聚集区域污染治理和锰渣资源化利用,促进锰产业绿色健康发展,推进矿山生态治理修复。 

   

报告人简介: 

贺治国,中南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湖南省有机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环境微生物技术、环境修复材料等研发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重点研发项目课题1项和子课题2项、军品课题1项、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专项1项、中国地调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2项、企业横向合作项目20余项。已在ISME JournalESTWR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申请专利40多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省部级奖三项。 

赵中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污染土地风险管控与修复治理、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参加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等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专著1部,副主编规划教材3部,参与起草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8项,获省部级奖励9项。北京市土壤学会理事、中华环保联合会固危废及土壤污染治理专委会委员。曾任北京市怀柔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挂职),现任第十七届海淀区人大代表、民盟地大副主委。 

    

                                         (所青促会小组 供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