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进展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周义明研究员访问地化所

发布时间:2025-05-21

应关键矿产成矿与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尚林波研究员邀请,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周义明研究员于5月13日至16日访问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地化所),并于15日上午在关键矿产室“地球演化与成矿高级学术论坛”做了题为“In situ quantitative Raman spectroscopic analyses of hydrogen and applications”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关键矿产室尚林波研究员主持,所内科研人员和研究生30余人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在报告中,周义明研究员首先介绍了所主持的重点基金的基本情况。之后,详细讲解了传统的氧逸度控制技术及其在低温条件下应用的不足。此外,周义明研究员分享了其课题组在低温氧逸度控制技术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以及在矿床学研究中的应用,强调了熔融毛硅管作为高透氢半透膜将在氧逸度的控制与监测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

报告内容引人入胜,对我室高温高压实验模拟研究与应用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启发。现场师生发言踊跃,与周义明研究员就氢气的溶解特性、天体中氢气与水的关系、氧逸度电化学监测等一系列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交流,会议取得良好效果。

周义明研究员作报告

报告现场

周义明研究员简介:男,1968年获得台湾大学地质学学士学位,后于1974年取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地球化学博士学位,并在原校及NASA各做两年博士后。1979-2013年,在美国内政部地质调查局(USGS)工作长达34年,并于2013年入职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创建了深海极端环境模拟研究实验室。周义明研究员主要从事实验地球化学的技术开发,地质流体、矿物及气体水合物(包括天然气水合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物理化学性质等研究工作。已在Science、PANAS、Geology、EPSL、GPL、GCA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

(关键矿产室 尚林波/供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