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乌蒙新报】绿了山头 富了村民
发布时间:2020-06-01

图为:赵贵山(左)指导村民给猕猴桃蔬果

水城县蟠龙镇二道岩村占地17.85平方公里,辖16个村民组,共1236户5250人。2014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54户998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2.48%。此前二道岩村因偏僻边远、交通不便,当地百姓主要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经济社会发展缓慢。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发展农特产业,到2019年底全村已脱贫225户905人。

初夏时节,走进水城县蟠龙镇二道岩村,猕猴桃、刺梨、蜂糖李、马铃薯等产业基地镶嵌在生态良好的群山之间,如同绣织在绿色地毯上的七彩图案,呈现一派生机勃勃、丰收在望的景象。

“这片猕猴桃长势不错!”记者来到山顶上的猕猴桃基地时感叹道,一听到记者的赞叹声,管护基地的村民孙厚川连忙过来搭话:“我们村就是靠发展这些产业来脱贫致富的。”随后他笑着指了指身旁教他搞管护的人说:“这些还得托赵书记的福!”

孙厚川所指的这个“赵书记”,就是2018年4月被派来担任二道岩村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的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基建处处长赵贵山。

据村支书张玉怀介绍,2018年以前,二道岩村农业灌溉季节性缺水较严重,赵贵山来村了解情况后,当年12月便返回“娘家”,为村里带回了“路沟池一体化集雨灌工程示范项目”。工程投资92万元,利用山坡为集雨面,在农业种植集中区修建灌溉蓄水池6个,每个蓄水池能蓄水100立方米。工程建成使用以来,有效解决了全村400亩烤烟和300亩猕猴桃的灌溉问题,从而保证了烤烟、猕猴桃稳产增产,带动贫困户增收。

孙厚川是二道岩村的种植大户,2015年初开始流转土地种植猕猴桃,现已发展到35亩,带动50户农户就业。村民们冬季在基地除草施肥,秋季帮忙采摘果子,每天每人有100元务工费。“我家以前种的猕猴桃,一遇到干旱的年份就收成不好。”孙厚川说:“建好水池后,猕猴桃产量提高了很多,去年就卖了五六万元,今年是盛果期,估计收益将增加2万左右。”

除争取雨灌工程项目解决灌溉问题外,赵贵山还通过自己的人脉资源争取帮扶资金:2018年12月得到中科院地化所资助5万元资金和中科院微生物所技术团队的技术支持,在该村示范种植60亩马铃薯,带动10户贫困户增产增收;2019年3月,为该村50亩集体刺梨产业带回了中科院地化所资助3万元管护费,带动29户贫困户增收脱贫;2019年4月,从“娘家”带回帮扶资金9万元实施蜂糖李示范种植基地420亩。针对二道岩村群众缺乏产业发展技术的问题,2019年5月,争取资金7万元为二道岩村新建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邀请各类专家为村民培训种养殖技术;2019年12月,再次从“娘家”带回帮扶资金25万元,计划为二道岩村发展精品水果。今年2月,又争取资金5万元资金在村里种植大豆625亩……截至目前,赵贵山先后为二道岩村争取各类资金150万元帮助该村发展扶贫产业,有力推进了该村的脱贫攻坚进程。

“以前不懂猕猴桃种植技术,自从村里请来专家培训后,现我们很多农户都成‘专家’了。”村民徐安红也种植猕猴桃35亩,同样因干旱和缺乏技术,猕猴桃产量一直上不去,现在他家的猕猴桃产量逐年增加。

现在,二道岩村村支两委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产业发展,带领村民相继开展猕猴桃果园管护、刺梨修枝套种,并扩大马铃薯等种植面积,引进种植蜂糖李420亩。“我们咬定目标、一鼓作气,力争今年上半年全面消除贫困,下半年查缺补漏,做到不掉一户不落一人。”赵贵山掷地有声地说,在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建设美丽的二道岩不懈奋斗。

如今,二道岩村已将穷山变宝山,实施产业刺梨3000亩、猕猴桃2100亩、精品水果300亩、蜂糖李420亩、大豆625亩、烤烟400亩,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带动230户960人贫困群众继续大踏步走在脱贫致富路上。

 

记者手记

产业兴 百姓富

近年来,我市立足资源优势,抢抓政策机遇,充分发挥驻村干部的人脉资源,协调争取扶贫项目和帮扶资金,因地制宜发展农特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二道岩村农特产业的发展就是典型之一。该村随着产业革命的深入推进,农特产业绿了一座座山头、富了一家家农户,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的优美画卷正徐徐展开。我们期待着二道岩村的脱贫攻坚战鸣锣收兵,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六盘水日报)

 

本篇文章来源于 《乌蒙新报》 (2020-06-01)|(作者 高永彦)

原文链接:http://www.lpswz.com/09news/2020-06/01/content_559904.html